污水中总铜含量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、轻工业污水、金属加工污水、医疗废水、及其他制造业污水的排放。超标的铜进入河道水系后,通过水的循环,扩散到地下水、供水,将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、代谢功能。
原子吸收光谱法植于铜单个原子的吸收特性,具有高灵敏度,好选择性等优点,特别适用于污水中总铜含量的测定。需要注意的是,样品前处理质量很重要。而其他方法如分光光度法、电化学检测等相对而言灵敏度、选择性等方面不如原子吸收法。因此,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测定污水中总铜含量的首要选择。
主要原理:样品中的铜离子进入灯室后,蒸发并激发为铜原子,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,吸收信号强度与铜离子浓度成比例。绘制标定曲线后,可通过吸收信号计算样品的铜含量。
水质检测中,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污水中总铜含量的主要步骤如下:
样品前处理:取适量污水样(20ml左右),加入少量稀盐酸,冲烈至接近pH2,使铜离子解离,加入硝酸锰和硝酸钾稀释,过滤除去悬浊物。
设备检查和准备:选择铜敏感线(324.7nm或327.4nm),调节灯强、空气流速。制备铜标准液,绘制标定曲线。
加标:将样品液分别加入含0mg/L、0.5mg/L和1.0 mg/L铜标准液,作为常规对照。
分析:将样品液和标定液依次循环入橡胶管,记录吸收信号强度。
计算:根据标定曲线计算不同样品液的铜含量,并计算复合标准偏差。
质量控制:使用方法检出限和重测结果判断数据的可信度,必要时使用参比标准质控。
关键点在于样品前处理,主要是酸化到pH2以下,再加入稀释剂,可有效提高测试效率和减少干扰。选择合适的铜敏感线也影响结果的准确性。
更多> 测定实验 测试试验
0 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