光径是一个关键的参数反映了样品对光的光学密度,也影响检测的灵敏度。在几何光学结构上,光径可以划分为前路径长度(入射光线路径)、后路径长度(传播光线路径)、相离路径长度(由于散射造成的路径延长)等。
测量样品在不同光径下(通过转变样品位置)的光学特性变化,可以反映其物理化学性质,进而服务于各类定量与分析测试。
分光光度计可以通过测量样品的吸光度来分析样品中物质的含量。测量光径是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操作之一。
光径的概念:
光径是指光线在样品中的平均通过距离。光线在通过样品时会发生散射和吸收,只有通过光才能被测量仪器检测到。光径越长,通过的光线越少,吸光度就越高。
如何测量光径:
设置波长:根据要测量的物质特性选择合适的波长。通常选择物质最大吸收波长附近。
检查基线:使用空的透明量筒置于光路中,查看基线是否匀几且稳定。如有偏移,进行仪器校准。
装样并混匀:将待测样品加入透明量筒中,密封。彻底混匀以减少偏差。
初始测量:量筒竖直放入光路,记录初始吸光度A1。
转动量筒:将量筒顺时针转动90°后,记录新的吸光度A2。
计算光径:根据公式 l = 2lcot(θ/2)*(A1/A2-1),计算光径l。
重复测量:多次重复上述步骤,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。
其中:
l :光径
lc :透明管的尺寸
θ:透明管转动的角度
A1:初始吸光度
A2:转动后吸光度
具体的设备类型和测量方法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。
主要注意事项:
光径的测量能反映样品对光的吸收和散射能力,对分析结果具有影响。
更多> 测定实验 测试试验
0 评论